冬虫夏草文献考证及其生长环境介绍
冬虫夏草又名中华虫草,
传统上既能作药用,
又能作食用,
是中外闻名的滋补保健食品,
与人参、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补药,
其药用价值、滋补作用居三大滋补品之首。
文献考证
公元710年,
金城公主嫁到西藏,
将《月王药诊》译成藏文,
它是现存最早的藏医学著作。
首次记载冬虫夏草功效:治肺部疾病。
公元780年,
《藏本草》中也记载了冬虫夏草
“润肺、补肾”的功能。
公元1615年,
明朝内府大御医、
著名医学家龚延贤的《寿世保元》中记载:
“冬虫夏草,味甘性温,
虚劳咯血,阳痿遗精。”
公元1694年,
清朝汪昂的《本草备要》记载:
“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
止血化痰,止痨嗽。”
公元1757年,
清朝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
记载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
云其
“甘平入肺、肾经。
保肺、益肾、止血、化痰、止劳嗽”。
公元1765年,
清朝医药学家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
“冬虫夏草性温暖,
补精益髓,此物保肺气。”
2003年,
“非典”肆虐,
钟南山院士在人民大会堂
对“冬虫夏草”的价值给予了肯定,
“有条件的吃点冬虫夏草,
没条件的吃板蓝根”。
功效主治
显著提高人体免疫系统能力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抗缺氧、抗疲劳,提高运动能力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补肾壮阳作用
抗肿瘤作用
抗衰老作用
抗菌、抗病毒、消炎作用
镇静作用
美容护肤作用
生长环境
及抗病免疫成份由来
冬天是虫,夏天是草,
人类对其感到神秘莫测。
蒲松龄有诗曰:
“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
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
在高山雪顶,
蝙蝠蛾在高原上产卵,
卵孵化的幼虫
在草皮底下啃食草根生长成蛹,
蛾破茧而出,交配产卵,
世代繁衍不息。
虫草菌菇在高原上生长,
菌菇孢子成熟后在高原上随风飘散,
落地后附着在营养基质上又长成新的菌菇,
菌菇孢子成熟后继续在高原上飘散繁衍。
只有亿万分之一的机会,
蝙蝠蛾的幼虫吃下了虫草菌菇孢子。
当菌菇孢子在虫体内发芽时,
虫为了对抗外物入侵,
本能地会自生各种免疫体和抗病素,
就好像手枪、机关枪、冲锋枪、榴弹炮……
冬虫夏草自生的抗病免疫成分
是每个冬虫夏草自生的,
是多元免疫的组合,
不是单一标准化的免疫成分,
因为每个冬虫夏草生成的免疫体都是不同的,
所以服用冬虫夏草
没有过敏、成瘾、抗药性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