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冬虫夏草”的前世今生,被彻底药用
回收冬虫夏草”的前世今生,被彻底药用
“冬虫夏草”的前世今生,被药用吓得神奇尤物
“冬天是虫,夏天是草,冬虫夏草是个宝”。
在中国传统医学里,冬虫夏草已经流传1300年,与人参和鹿茸并称为“中医三大名贵补药”,被认为是整个中国医学药典中最有价值的药用真菌,也是最富有神奇传说的中药之一。
冬虫夏草在全球有300多个品种,国产约60种。早在1757年,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的记载。中医理论认为:冬虫夏草是唯一具有阴阳同补功效的中药,可以“理诸虚百损”,而且“药性温和”,一年四季皆可应用,当为中医养生上品。
虫草由来
关于虫草的生长,人类对其感到神秘莫测,前人曾有诗云:“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
被中国人称为冬虫夏草的药物,究竟是虫还是草?
青海大学牧科院副研究员、多年从事冬虫夏草人工培育研究的王宏生介绍说,冬虫夏草兼有虫和草的外形,却非虫非草,属于菌藻类生物。从它的形成过程来看,通俗地讲,就是蝙蝠科许多种别的蝙蝠蛾为繁衍后代,产卵于土壤中,卵之后转变为幼虫,在此前后,冬虫夏草菌侵入幼虫体内,吸收幼虫体内的物质作为生存的营养条件,并在幼虫体内不断繁殖,致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在来年的5~7月天气转暖时,自幼虫头部长出黄或浅褐色的菌座,生长后冒出地面呈草梗状,就形成我们平时见到的冬虫夏草。发生这一变化的概率,仅有千分之六点几。
野生的冬虫夏草,生长在
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雪域高原,主要产自我国的青海、西藏等省区。在国内外被视为珍品,又因其天然资源量稀少,价格昂贵而有“黄金草”之称。在西方,罕有人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药理学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冬虫夏草含有虫草酸约7%,碳水化合物28.9%,脂肪约8.4%,蛋白质约25%,脂肪中82.2%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尚含有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等。
虫草采挖
青海省玉树杂多县,被称作“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60万元,能在当地买一套大房子,但这笔钱却只能买一公斤上等的冬虫夏草。
这个唐古拉山北麓的高原区域,平均海拔4500米,碱性土壤中矿物质金属物质含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加上适宜的空气湿度,使得这里出产的冬虫夏草以色正、体满、营养价值高闻名于世界。自明代开始,青海冬虫夏草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明代中叶,冬虫夏草销往日本、东南亚地区一些国家,被称为中国传奇式的珍宝。目前,冬虫夏草仍是青海省换汇度最高的出口商品之一。
每年五月中下旬,当冰山上的冬雪开始融化,气候转暖的时候,草蝙蝠蛾的幼虫破土而出,开始活动。待头向上爬至虫体直立时,寄生在虫头顶的菌孢开始生长,菌孢把虫体作为自己的养料,致使虫体渐渐僵化。研究者认为,此时的虫蛹已经死亡。而采集和出售冬虫夏草的藏人却认为,当他们挖出虫蛹的那一刻,虫蛹还在活动,也就是说,它们还活着。
今年63岁的“玉树老兵”吴苏华,上世纪60年代就在玉树当兵,在部队时和战友一起骑马去挖虫草,到退役后经营虫草生意,40多年来,他见证了青海的冬虫夏草价格从6元钱每斤涨到了现在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一斤,也见证了青海的冬虫夏草从富足的盛况,到日渐稀少的窘境。“当兵那时虫草特别多,有人最多一天挖过1万根,差不多七八斤吧,现在过度采挖,草皮破坏得太厉害,一天能挖到10根就很不错了”。
最近几年,吴苏华依然会跟随当地的藏民朋友进山挖虫草。当地人只有在每年的五月至六月可以采集到这些虫蛹。这时候从地下挖出来的虫草最为理想,它们经历了整个冬天在地下的变化,地面上的“菌菇”可以在开春继续生长若干厘米。及至五月初,已经接受了菌菇孢子的虫蛹可以继续传播给其他单体,以保证来年的采挖。
在玉树,几乎所有采挖冬虫夏草的从业者都是藏民。一般来说,相关采挖技术都是家族相传。在这里,藏民家庭的孩子4至5岁时,家长就会把他们带到山里采集冬虫夏草了。在春夏之交的采挖季节,藏民一般会全家出动,在山里支起帐篷,开始他们的辛勤劳作。采挖藏民使用的工具也相当简单,就是一把小小的手锄。当然,这种作业也是很需要技术含量的,既需要极力避免虫蛹的破损,又需要小心保护地面上露出来的蛹菇。最后,藏民们还要将挖出来的冬虫夏草进行去泥处理。总之,如果一切顺利,这一个月的采挖对藏民而言,将会实现家庭一年收入的80%。
藏民在玉树地区的主要工作是从事冬虫夏草的采挖和销售工作。
通常,游客在藏族销售商那里可以看到他们的铁皮保险柜里,储存着价值不菲的冬虫夏草。当然,他们也会使用透明玻璃器皿向顾客展示产品,并向顾客解释如何验证这种奇特药物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