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事件,谈冬虫夏草的各种争议点
人红是非多?
人红是非多,备受追捧的冬虫夏草也不例外。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成树研究组最近发现,冬虫夏草无法合成虫草素和抗癌的喷司他丁。与此同时,关于冬虫夏草的一连串争议都浮出水面。
有微信文章把冬虫夏草说得一无是处:出身非常普通,贵得毫无道理,效果若有若无,吃多了反而有害……众说纷纭之下,科研人员道出苦衷:冬虫夏草身上还有太多未知之谜有待揭开,亟待深入的基础研究。
为何冬虫夏草价格昂贵?
冬虫夏草是目前已发现的数百种虫草中,最受追捧的一种。它是由冬虫夏草菌浸染青藏高原高山草甸土壤中的蝙蝠蛾幼虫后,形成的幼虫尸体与真菌子座的复合体。就是这种自然界中长出的“僵尸虫子”,价格贵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上世纪70年代初,1千克冬虫夏草只需花大约20块钱就能买到。到1990年代中期,价格上涨到5000元。
“2002年前后我刚入行时,冬虫夏草的价格为1千克4万元。”在西藏林芝做冬虫夏草生意的马福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如今他店里质量上乘的西藏那曲冬虫夏草,1千克22万元。市场上价格最贵的冬虫夏草,1千克甚至可以卖到40万到60万元。
对于如此“天价”,冬虫夏草研究专家、杭州柯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柯传奎认为,一方面因为其确有效果,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商业炒作推波助澜,以至于冬虫夏草成了身份的象征。“由于冬虫夏草资源奇缺、供不应求,所以带来许多商业乱象。”柯传奎说,其中包括中间商层层加价、囤积居奇。甚至现在已形成“加重产业”,专门在冬虫夏草上用胶水黏上黑色金属粉末,通过为其增重来获取更高利润。
“价格多少算合理,很难说。”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杏忠来看,冬虫夏草的“天价”,主要还是物以稀为贵。刘杏忠告诉记者,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中国,冬虫夏草年产量总共才120吨。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只生长在海拔3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
“尽管现在已培育出人工冬虫夏草,但成本较高,而且年产量不过十几吨。”刘杏忠介绍,冬虫夏草的寄主幼虫完成产卵、孵化、成虫的“一生”轮回,大概需要3年时间。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周期虽有所缩短,但仍需两年半的时间。而且整个培育过程都需要保证20摄氏度以内的低温。
冬虫夏草会砷中毒?
因“抗癌”疑云而起,服用冬虫夏草是否会砷中毒,也被重新翻出来成为议论焦点。
2016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总局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称,对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进行监测检验发现,砷含量为4.4—9.9mg/kg,超出了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1.0mg/kg。“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这份公告称。
冬虫夏草中的砷,来源于其所生长的土壤。
“很多真菌都有富集重金属的作用。青藏高原矿产丰富,如果土壤里砷的含量比较高,冬虫夏草的砷含量就会超标。”刘杏忠说,但是这份提示对冬虫夏草砷超标的问题并未解释清楚。因为有机砷是对身体有益的,只有无机砷才是有害的。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冬虫夏草研究室主任李玉玲也认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这份公告值得“进一步商榷”:它只公布了冬虫夏草中砷的含量,并未区分有机砷和无机砷。
不仅消费市场是非多,就连研究冬虫夏草的科研人员之间,也有巨大分歧。用刘杏忠的话说,“一开会就吵就争”。“分歧主要源于,从不同角度研究冬虫夏草的人,对它的认识有很大不同。”刘杏忠告诉记者,从真菌分类的角度来看,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从中药角度来看,冬虫夏草是一个整体,不能等同于真菌。因此,此次王成树团队的研究成果也引起一些争论。因为该团队的研究对象并不是天然冬虫夏草,而是一种冬虫夏草菌——中国被毛孢。
多年来冬虫夏草争议不断
“这是在近期的学术会议上,专家们交流、讨论十分热烈的地方。”李玉玲说,讨论的核心在于,对于其中一种真菌的研究结果,能否代表对天然冬虫夏草的研究结果?王成树则认为,作为冬虫夏草菌唯一的无性型,中国被毛孢是真正杀死蝙蝠蛾幼虫并使其长出“草”的真菌。在他看来,冬虫夏草是菌虫复合体,中国被毛孢是其中的菌,菌中没有合成虫草素的基因,虫中当然也没有。